说起中国歼-35战机,总有那么些声音跳出来,说它就是抄袭美国F-35的产物。尤其在西方媒体里,这种论调层出不穷,仿佛中国航空工业就只会山寨别人的东西。可最近几年,一些美国媒体自己开始打脸了。他们通过仔细对比两款战机的设计细节,得出的结论是,这种抄袭的说法站不住脚,根本就是捕风捉影。像美国“动力”网站(TheDrive)在2024年11月的一篇文章里,就直言不讳地指出,虽然歼-35和F-35在外形上有些相似,但简单地把它们归为复制品是错误的股盈汇,甚至是荒谬的。这不光是媒体的转变,还反映出全球航空技术发展的现实:第五代战机追求隐身和机动性,设计上难免有共通之处,但核心技术各有千秋。 先来说说为什么大家总爱把歼-35和F-35放在一起比。歼-35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开发的第五代隐身多用途战斗机,2024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正式亮相。它的陆基版叫歼-35A,舰载版则针对航母作战。F-35是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推出的联合攻击战斗机,已服役多年,有A、B、C三种变体,分别适应空军、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的需求。从照片上看,两者都有侧面进气道、V形尾翼和内部弹舱,看起来挺像的。但这就像说所有SUV都抄袭第一款SUV一样,忽略了技术演进的逻辑。航空专家指出,隐身战机的气动布局受物理定律限制,要降低雷达反射截面,就得用类似的角度和涂层。韩国KF-21和印度AMCA也跟F-35有相似点,难道它们也抄了?说白了,这是行业趋势,不是谁偷谁的。
美国媒体的转变挺有意思。起初,好多报道直接下结论,说歼-35是F-35的克隆版。像《新闻周刊》在2024年11月就发文,说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·阿尔文将军认为歼-35的外观明显受F-35影响。还有《太阳报》直接说中国用偷来的技术造了歼-35。但随着更多细节曝光,一些专业媒体开始理性分析。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在2024年12月的一篇报道中,承认歼-35虽然看起来像,但设计哲学不同。F-35强调多角色通用,包括垂直起降,这让它在机动性上做了妥协。而歼-35更专注空中优势和舰载作战,没有那些额外负担。文章还提到,歼-35的机身更纤细,适合双引擎配置,这点跟F-35的单引擎布局天差地别。动力网站的分析更细致,他们比对了机头、座舱盖、尾喷口和进气口,发现歼-35的锯齿状喷口和宽阔进气道是针对中国本土发动机优化的,不是简单复制。 再深挖一下技术差异,就能看出抄袭论有多扯淡。F-35用的是普惠F135发动机,单发设计推力强劲,但为了适应B型的垂直起降,整体结构复杂,维护成本高。歼-35用的是涡扇-19双引擎,推力更均衡,航程和速度潜力更大。据巴西《航空数据新闻》报道,歼-35的生产成本远低于F-35,这意味着中国能大规模部署,提升整体战斗力。隐身涂层上,F-35的材料先进,但歼-35用本土复合材料,耐腐蚀性更好,适应南海湿热环境。弹舱设计也不同:F-35的弹舱更深,适合多任务,但歼-35强调空对空导弹携带,针对区域防空。
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是实打实的,从歼-10到歼-20,再到歼-35,每一步都积累经验。路透社在2024年11月报道,中国把航空设计制造列为战略优先事项,已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装备两种隐身战机的国家。航展上,歼-35A的亮相让境外媒体翘首以盼,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称它占据C位。伊朗媒体甚至说,如果伊朗选第五代机,歼-35是最佳选择。这说明国际市场认可中国的技术,不是靠偷来的。相比之下,美国F-35项目拖延多年,成本超支,2024年还曝出软件故障导致坠机。谁在创新,谁在跟风,一目了然。 当然,总有顽固派坚持抄袭论。像Reddit上的帖子,有人说“中国不费力就复制了F-35”,但评论区很快就有人反驳,说气动布局相似不等于内部相同。歼-35的翼展更长,尾翼角度不同,这些细节影响雷达反射和机动性。维基百科上,歼-35的条目强调它是自主开发的多用途战机,源自FC-31演示机。甚至美国空军自己,在2024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,承认中国五代机产能已达美国5倍,这不是靠抄就能实现的,得有完整工业链条。
再看全球视角,其他国家战机也面临类似指责。俄罗斯苏-57被说抄F-22,韩国KF-21被说像F-35,但没人深究。因为技术扩散是常态,中国通过公开渠道学习,再结合本土创新。深圳卫视评论员吴蔚在节目中说,西方下意识比较歼-35和F-35,但两者相去甚远。型号数字相同只是巧合,不能扣帽子。中国对隐身战机的理解独特,战术运用跟美西方有区别。 总的来说,这种指责忽略了事实。美媒如动力网站和国家利益,已承认差异明显,设计用途各异。歼-35代表中国航空自力更生,不是靠偷。全球军事动态中,中国正从跟随转向并行。那些还嚷嚷抄袭的人,该更新认知了。航空技术共享趋势下,指责无助于进步,只会暴露无知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